2023年12月7日,中国政法大学律师学研究中心召开了“积极发展涉外法律服务,培育国际一流律师事务所”座谈会。会议由中国法学会律师法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律师学研究中心主任王进喜主持,二十余位律师法学专家学者、大中型律师事务所主任、高级合伙人、法律科技从业人员及媒体记者参加了座谈会。
会上,王进喜教授以《如何回应培育国际一流律师事务所提出的要求》为题进行了主题发言。他认为,尽管没有统一的量化标准,但国际一流律师事务所通常具备这些特征:显著的规模和营收、专业化人力和产品、与规模相适应的治理和技术、积极进行文化建设和履行社会责任。积极培育国际一流律师事务所,当下应当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第一,各级司法行政机关和律师协会要充分认识规模律师事务所作为一种战略性资源的地位;第二,法学教育和研究要积极回应培育国际一流律师事务所在知识和技术方面提出的要求;第三,中华全国律师协会要积极推进《律师执业行为规范(试行)》的修订工作,构建体现培育国际一流律师事务所要求的律师职业行为规则;第四,积极推进《律师法》修改,建立具有足够涵盖范围的委托人-律师特免权,建立适应国际一流律师事务所建设的组织模式选项,以更好地保护委托人秘密,为委托人提供一站式服务,降低委托人运营成本,提高委托人粘性。
中国法学会律师法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教授、
博士生导师、律师学研究中心主任 王进喜
泰杭所主任汪政律师以《国际一流律师事务所与规模化、数智化的关系》为主题进行发言。汪政主任认为,“打造一批国际一流律师事务所”的要求是众多国内优秀律师事务所努力的方向。汪政主任结合泰杭律师事务所涉外法律服务的发展历程,分享了他对于国际一流律师事务所与规模化、数智化之间关系的理解。他认为,打造国际一流律师事务所需要与地方本土律师事务所的发展规模相结合,支持地方律所集聚涉外人才、落地运营和提升服务品质;律所国际化需要数智化的提升,实现律师事务所的一体化管理和法律人工智能的技术支持;律所国际化不代表全球化,国际一流律所应建立全球化战略部署并分步实施。厘清国际一流律师事务所与规模化、数智化之间的关系,将为推动律师事务所的全球化布局和战略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经验依据。
会议最后,王进喜教授总结道,与会嘉宾的发言为促进涉外法治建设,提升涉外法律服务质量提供了很多宝贵的建议。开放的法律服务市场不仅能够促进涉外法律服务业务的发展,还可以减小涉外法律服务贸易逆差。他认为,律师事务所应当努力参与国际规则的制定和运行,律师事务所的海外分支机构应当在驻在国的法律运作中发挥积极的作用。此外,建议各地司法行政机关注重对本地律师事务所的培养,为当地律师事务所“走出去”积蓄力量。
泰杭所已在境外设立老挝、马来西亚、意大利、美国多个联络处及分所,致力为浙商境外上市、跨国并购投资和海外维权提供全球化专业优质法律服务,泰杭全球化战略布局目前正在稳步推进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