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6个月走完A股10年路 新三板离宇宙第一大交易所还有多远?

泰杭小编 2015-07-24

就在7月22日,新三板首超A股成国内第一资本市场。当然了,这个第一仅指挂牌公司数量。这一刻,新三板挂牌家数达到2811家,此时主板、中小板、创业板上市公司总数量却因救市停止IPO的原因被暂时定格在2800家(上海主板1071家,深圳主板478家、中小板767家、创业板484家)。再来对比高大上的A股,完成1000家公司挂牌,新三板用了6月,A股却用了10年(2005年A股上市公司数量为1665家)很多人为此欢呼雀跃,并说新三板迎来了历史性一刻。这个历史性时刻的意义在于,中国资本市场金字塔结构初步形成。也在于,从此刻起,新三板不仅是中国资本市场重要的补充,同时也是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基石。

在数量急速扩张的同时,新三板挂牌企业的质量也大幅提高。截止7月23日,新三板市值超20亿的公司已超过44家,其中,九鼎投资以931亿元的市值一骑绝尘,这个市值在A股市场上也排得上名号。就通常意义而言,一个交易所的核心价值在于三大核心功能,即“公开挂牌、融资功能、交易退出”。那么,按照这三大核心逻辑,新三板的天花板又在哪里?目前新三板挂牌公司数量已成功登顶国内第一,那么下一步,新三板何时将登顶宇宙第一大交易所?是1万家还是专家说的10万家?其次,官方预测新三板今年的融资额度将超越千亿,那么何时又能突破2000亿?极限在哪里?再者,新三板目前没有完整的估值体系,这导致新三板野蛮生长与混乱并存,这个问题如何解决,何时又能解决?

    7月22日,新三板终于完成历史性的超越,成为国内第一大交易所。这个第一,带给新三板许多骄傲。比如,到目前为止,宇宙范围内,没有一家交易所可以在半年的时间内挂牌1000余家企业,但新三板做到了。再来对比高大上的A股,完成1000挂牌,新三板用了6月,A股却用了10年。在继续显摆前,我们先来看看,这千家企业的挂牌轨迹吧。股转系统官方的数据显示,新三板挂牌企业数量从2015年1月的1572家增长到2015年6月30日的2637家,6个月共增长1065家,平均月增长178家。而7月的22天里,又有174家企业挂牌新三板。为何能如此迅猛的增长?安信证券分析师诸海滨给出的回答是,这得益于新三板类注册制的挂牌方式、无行业限制、无盈利要求的挂牌条件,让这个市场快速扩容。一般来讲,一家企业要想登陆新三板,从最初的筹备到挂牌成功,通常3个月内就可以完成。那新三板是不是在无限制地扩张?显然不是!从年初至今,新三板新增挂牌企业每月均保持了匀速增长,这个匀速中位值是180家左右。股转系统官方给出的今年年底挂牌企业预测是4000家,也是大致按照这个数字来测算的。这也就是说,新三板挂牌公司数量既不会减速,也不会无限制扩张。因此,传说中的1万家挂牌公司,至少要到2017年前后才能完成。到那个时候,新三板才真正成为地球第一大交易所。至于这个交易所能容纳多少公司股挂牌,那就只能靠想象了。洪泰基金创世人盛希泰就公开呼吁:新三板应提速至1年1万家,5年5万家的时候,10年10万家,做世界最大证券交易所。在数量飙升的同时,新三板挂牌公司的质量也在不断提升。

    截止7月23日,新三板市值超20亿的公司已超过44家。可以目测的企业来源是,一是IPO暂停后希望弯道超车、迅速登陆资本市场的企业;二是大量有融资需求、盈利并不高、甚至为负的科技创新企业,对于这样的企业来说,主板的上市条件一直是难以逾越的壁垒。还有一个重大来源是拆掉VIE结构、试图回国上市的企业,据统计,2015年初至今已有24家公司披露私有化意向,涉及金额230亿美元。而意图回归,尚未启动的则高达千家,有投资人士预测,新三板在现阶段将是快速批量迎接VIE架构回归的主要载体,将有可能被打造成为中国的“纳斯达克”。

    尽管在挂牌企业数量纬度,新三板已是国内第一。但在总市值上,与A股还差十万八千里。数据显示,7月23日A股总市值超过50万亿,而新三板挂牌企业总市值仅约1万多亿。市场规模的差异决定了融资规模的大小。2013年新三板实现的融资金额为10亿元,2014年为132亿,而2015年半年内已实现317亿,对应742次的发行次数,平均每次融资金额4200万。此外,截止到6月底,已披露融资预案未执行的尚有583亿元。也就是说,如果所披露融资预案按计划完成,新三板企业2015年全年融资近1000亿。那这一千亿从何而来?股转系统数据显示,截至6月底,新三板投资者账户数共计15.22万户,其中机构投资者1.28万户,个人投资者13.94万户,比例为1:10。尽管在新三板中个人投资者占到90%,但真正起到关键作用的还是10%的机构投资者。尽管新三板行情低迷,但新三板基金则在急剧增加,数据显示,6月份募集基金总数为193只,其中,新三板基金近60只,占6月份募集基金总数比超过30%。截至今年6月底,在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备案的新三板基金累计达到345支。这些基金体量庞大到吓人。以九鼎投资目前正在募集的新三板定增基金为例,其计划募资规模高达100亿。而且,陆续有机构源源不断地进来。在二级市场的阳光私募中,100亿规模就能跻身行业前30。而在未来的新三板基金中,按照目前的规模增加速度,跻身前30可能需要数百亿的规模。目前发行新三板产品的市场主体分为四大门派:券商派、公募基金派、PE派和阳光私募派。如中融鼎新、鲁证创投、东证资本、天星资本等机构均参与了新三板基金设立。另一种说法是,目前新三板99%的资金还没有进入,市场大跌后,即使已经募集完成的新三板基金,绝大部分还处于观望状态。从近期每天不到4亿元的成交量看,新三板还没有挤进或是发生太多的融资,有足够大的空间去等待更多资金注入。

    资本是逐利的,只要好的企业,并造成巨大的财富效应,钱都会往里面涌。但目前的机构,操作手法却受到了一些质疑。这给千亿规模的道路注定会增加不少坎坷。比如,这些本应该甄选价值投资企业的机构,却一窝蜂参与挂牌企业的定增套利。由于新三板没有锁定期,这导致的结果是,原本应中长线持有的投资变成了短期投机套利。事实上,因为有500万门槛的存在,新三板已将绝大多数个人投资者挡着门外。而没了个人投资者这样的韭菜。一些企业和机构想通过炒作,但只有表演没有观众,机构和机构之间相互杀跌。套取短期利益的对市场是一个巨大的伤害。

    今年4月,比起创业板的“市梦率”,新三板的“市疯率”更加让人兴奋而又恐慌。新三板估值在短期内的飙升与对制度红利的预期和A股的套利有关。如转板、被并购、IPO、借壳上市等等。这些预期,导致新三板估值飙升。任何一个成熟市场,都有买卖双方认可的一个主流的估值体系。但新三板没有。华鑫证券研究发展部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现有的审核制下的创业板是一个“伪创业板”,其上市条件、审核条件、交易制度等与中小板乃至主板并无较大差异。而一出世就实行注册制、做市商等制度的新三板才是真正的创业板。新三板的市场化机制将从天使轮到满足IPO条件的各个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放在了同一个平台上。这同时导致其估值体系混乱且复杂。这不同的投资者目前对新三板市场估值各异:散户按绝对股价高低进行估值,初学者按市盈率进行估值,公募按PEG进行估值,私募按未来现金流量贴现进行估值,PE按照VC的逻辑估值。这样就导致了同一个市场上多方定价,相互差异过大。

    新三板的估值天花板在哪里?多数人认为应该是创业板。对于这一点,官方也给了变相的背书。6月16日,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文中还重点提到加快推进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向创业板转板试点。事实上,不少新三板企业都有一个转板梦,但目前所谓的转板没有直通车,需要新三板公司先退市,再赴主板IPO。在新三板没有形成一个主流的融资市场前,其本质是创业板的一个中转站,必然和创业板之间有套利空间,整体估值也必然低于创业板。但新三板如果在TMT行业出现九鼎投资这样的明星公司后,成为中国真正的创业板。按照中国投资者的构成特色,市场会给予新三板的低流动性溢价(类似于创业板比主板的低流动性溢价),估值必然超过今天的创业板。那一天,我们就可以理直气壮地说,新三板是中国的纳斯达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