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为何一臭再臭?水质检测可不可信?有臭味的水到底能不能喝?
“过年家里请客,送走客人后,准备洗碗收拾,发现洗碗用的自来水是乳白色,刚开始还以为是放多了洗洁精,但后来放清水时,水依然是乳白色。”2月24日晚18时左右,家住杭州市西湖区转塘街道何家埠社区东岸22号居民何先生发现,家里的自来水又出问题了。
随后,何先生打了12345热线,经反馈,杭州水务集团给出的答复是,水质没有问题,只不过可能出厂水放多了漂白粉。何先生再次提出质疑:“是什么原因会放漂白粉?”但自来水公司工作人员对此并没有给予明确答复,随后挂了电话。而之前承诺的第二天上门取水样,也一直没有兑现。
令人揪心的水
一直以来,杭州的自来水都让人揪心,樟脑丸味、抹布味、汽油味、恶臭味……当这些味道是用来形容我们天天要用要喝的自来水时,确实令人懊恼。
去年10月14日,拱墅区祥符桥新文社区西厍荡附近的住户反应,家中自来水有恶臭味,要求恢复正常供水。住户刘先生是山东济宁人,在杭州打工,他告诉记者,“过完年不想再回杭州了,现在杭州的自来水收费那么贵,水质还那么差,让人怎么喝?”
说到向有关部门反应情况,刘先生更是懊恼,连陈述都带着点气愤的情绪,“反映情况有什么用?无非就是随便应付你一下,异味还是时常出现。”刘先生说,现在我们这一片的住户,要么自己安装净水器,要么就喝桶装水,否则根本没法正常生活。
而从去年3月份开始,家住拱北小区永庆坊的徐女士也三番五次向自来水公司反映水质问题。“因为家里有小宝宝,所以对自来水特别关注。3月份以来,家里的水就一直有一股发霉的抹布味,整个夏天几乎味道就没有散过。”徐女士也打过不少热线,但水务集团给出的反馈 “一如既往”,“我们经过检测,出厂水绝对没问题,会投放大量活性炭加以吸附,看看情况能否好转。”相关工作人员还给出这样的提醒:“一般老小区住的老人比较多,通常都很节约用水,这可能会导致异味加重,要劝说他们多多用水。”
徐女士告诉记者,她去年共打过5次杭州水务集团热线(杭水热线),水厂的工作人员确实会及时联系她,并上门取水样,随后也有工作人员会联系她,但给出的答复无非就是检测下来,指标都是正常的,就是会出现嗅觉或味觉上的问题,已经投放了大量的活性炭下去吸附。
但当徐女士问他们要相关检测报告,都被一一婉拒了,“异味一而再再而三地出现,我们居民用水出现问题,要一份检测报告都要不到,老百姓是不是连这点知情权都没有了?”
闻着臭到底能不能喝?
水是生命之源。
“把让人民群众呼吸洁净空气、喝干净水、吃安全食品作为发展的重要内容”,这是李克强总理对我国绿色发展作出的要求。
杭州市政协城建委特聘委员、下城区政协原主席赵洁生在今年省两会期间就提出,目前的水质质量发布做得还不够,“要把水质情况像发布雾霾预报、气象预报一样,通过报纸、电视公布出来,让群众有参与权、话语权、监督权,这样的话,就能带动更多民众参与。”
2013年,上海黄浦江松江段出现了触目惊心的一幕:大量死猪漂浮在江水之中,随波浮沉。经过紧张的打捞,先后有1.3万头死猪被打捞了上来。
事后,有关部门的通报称,因为大多数死猪尚未腐烂,自来水水质依然符合标准。
2013年3月起,杭州连续四次出现大规模的自来水异味报告,杭州市水务集团的调查称,“自来水水质除感官指标中嗅味轻度异常外(敏感人群易感),其余各项指标(包括微生物指标、毒理性指标)均合格,符合国家饮用水标准。”
经历了这一系列事件,很多市民心有余悸:我们的饮用水水源,还足够安全吗?
“据我了解,东苕溪的水源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到现在,就一直存在着很大的问题,但却始终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浙江大学区域与城市规划系教授周复多说,水质出现问题,根源就在于我们的城市规划不合理,整个城市开发过度,几乎快失控了。
“而从目前自来水的检测程序来看,的确存在问题,不公开、不透明、可信性不高。所以我认为,水质监测还是需要有第三方检测机构的介入,不能光是一家之言。”周复多告诉记者,不能否认,现在发布的一些数据存在不实,很多机构还是有对上隐瞒,对下也隐瞒的现象存在。
“出现有异味时,仅有水厂采取措施投放活性炭来做即时处理。如果不找到根本原因,导致的结果就是异味还是会再三出现。”一些经历过自来水臭味的本报读者都有着相同的观点。
杭州祥符水厂负责水质检验的谢姓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当臭味程度很轻,要去准确定性或定量,是非常困难的。以我们现在的技术手段,还不具备这样一个条件。“我们检测水质,根据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里面的这些项目,都是合格的。而臭和味属于感官性状指标,主要影响人们对水质的观感,不影响正常饮用。”
“杭州的自来水来自地表水,因此被污染的风险很大。有条件的居民可以安装净化器或者饮用桶装水。”杭州师范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副教授金仁村告诉记者,有些老小区的自来水管网因为年份久了,会结垢,产生一些细菌的代谢物,这也会影响人的嗅觉和味觉,所以他建议,每天早上用水先放掉一段,尽可能地保证水质的新鲜度。
金仁村还告诉记者,目前,几大水厂都在进行相关的膜处理工艺改造,相信今后的出厂水会有很大的改善。
而此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吴志刚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则表示,嗅味指标是一项综合指标,因为嗅味异常往往是多种原因综合导致的,无法一一检测,但是仅这一项不合格,就足以判定这种水不合格,不要喝。
知情权去哪儿了?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自来水从水源地到居民家中,其实并不是只有水务集团一个单位统一管理。自来水取水之前是由环保部门管理,取水到自来水厂经处理出水归水务集团管理,而出了水厂就是由防疫站管理了。
“这样的管理细分,虽然看起来责任清晰,但是一旦出了问题,会不会出现相互推诿的局面呢?”何先生告诉记者,这和很多问题的多头管理一样,居民用水如果有了问题,基本只有忍和等。因为你想知道“真相”还是很难,或者说我们现有的检测手段还不那么先进,所以,报纸和网站上刊登的水质公告,我是不太愿意去看,也不愿意相信的。
“老百姓用水有了问题,并不想关心这个问题到底由谁管,而是只想知道是什么原因,这是应该是我们最基本的知情权。”周复多说。
记者从采访的情况来看,居民所投诉的各种“异味”,到底是什么,怎么产生的,有关部门都说不出。当记者致电杭水热线反映目前部分住宅出现的水质问题,同时要求出具相关检测报告时,杭水热线给出的答复是,要检测报告必须通过水务集团党办的许可才行。
随后,记者联系了水务集团党办,一位姓曾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水厂并不是每天都会进行106项的指标检测,而是抽检一些常规指标予以公布。他们不对外提供检测报告,可以问杭州市公用事业监管中心索要,如果要看常规检测报告,可以去杭州水务网或者《杭州日报》。
记者又来到位于三里亭的杭州公用事业监管中心,供水监管科科长邱霞给记者拿出了2014年的两份关于自来水106项的检测指标报告,上面记录的数据显示,2014年整一年,杭州的自来水没有任何问题。邱霞告诉记者,“106项水质检测每年做两次,分别在6月份和12月份。”
为什么当人闻出自来水有臭味时,检测报告依然是没有问题呢?对于这个问题,邱霞表示,“这可能和人的主观感觉有关,检测报告没有问题,代表水就没有问题。”但当记者索要相关检测报告,邱霞表示这属于内部材料,不能外传。
在今年的2月底,余杭区瓶窑镇新窑路的住户过先生家里的自来水也出现了类似昆虫的臭味,据他了解,这可能是因为东苕溪上游的工厂排污,下雨后混合入水所致。“去年年底,我个人独自考察过整条东苕溪,知道东苕溪的水质本来就不好,但是去看过了才知道情况会有那么糟,河边有很多死鱼,挖出来的河蚌也是空壳,这种水质难道说没有污染?”过先生说,居民用水,其他数据不得而知,只有最直观的嗅觉和味觉可以感知,但是,当我们闻着臭,喝着有味的自来水,公布在网站上的检测数据却都显示是正常的话,难免心中会多打几个问号吧。
记者第一时间联系了余杭水务热线,将此情况反馈给了余杭水务公司营业服务部的相关人员,接待记者的一位姓陈的工作人员解释说,“可能是连日大雨将泥土的味道混合其中,已经投入了大量活性炭吸附。”随后,记者向其索要检测报告,他说要将情况上报后,再予以答复。
次日,余杭水务客户服务中心的张主任联系了记者,她解释说,“出现异味后,瓶窑水厂就不生产自来水了,因为停产,所以那两天没有检测水质,也没有相应的检测指标,无法提供报告。”
2006年12月29日,重新修订过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由国家标准委和卫生部联合发布,同时发布的还有13项生活饮用水卫生检验方法国家标准。经过修订,标准中的指标数量不仅由35项增至106项,还对原标准的8项指标进行了修订。
而记者在杭州水务网上看到,供水质量每月公报中只有总大肠菌群、菌落总数、臭和味、色度、浑浊度等9项内容,这不仅和106项指标数相去甚远,且所有数据千篇一律。就连去年投诉最为集中的六七月份,所公布的数据显示也都是正常的。许多读者还提出这样的疑问:“且不说这106项指标的检测我们看不到,就说一年只做两次106项指标的检测,是不是也少了些?”
“根据我国 ‘政府行政公开是原则,不公开是例外’的基本原则,供水单位报送相关政府行政部门的水质监测报告属于相关政府部门应当公开的政府信息。而且根据2008年8月7日公布并施行的 《杭州市政府信息公开规定》,水质监测报告的政府信息属于须重点公开的政府信息。”浙江泰杭律师事务所律师潘琼华告诉记者,因此,相关的政府行政部门(供水行政主管部门、卫生行政部门等)具有公开水质监测报告的义务,否则,就侵犯了公众的知情权。
来源:市场导报